首页 临床妇儿 妇科 孕前糖尿病:DKA及围分娩期处理

收藏

0

0

分享

孕前糖尿病:DKA及围分娩期处理

0
回复
213
查看
[ 复制链接 ]

7

主题

0

回帖

21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21
在处理妊娠合并糖尿病时,医护人员时常担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iabetic ketoacidosis,DKA)的发生。过去, 高达5-10%的孕前糖尿病(PGDM)患者可发生DKA,其中以I型(胰岛素依赖型)糖尿病患者最常见,但II型DM患者亦会发生。随着产前检查和胰岛素治疗的普及,严重高血糖和DKA的发生率已逐渐降低[1]。

酮症与酮症酸中毒的区别

酮症(ketosis)很常见,酮症酸中毒(ketoacidosis)较少见,两者的区分很重要。

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,机体首先消耗肝内糖原,继之启动脂肪分解供能。脂肪分解代谢时产生酮体,包括***(acetone)、乙酰乙酸(acetoacetic acid)和β-羟丁酸(beta-hydroxybutyric acid)。血中酮体过多称酮症或酮血症。酮体经尿排出导致尿酮检查阳性,称酮尿症(ketonuria)。酮体浓度与饮食、运动、代谢和遗传因素都有关系。饥饿性酮症最为常见,不能进食引起饥饿状态或者人为过度控制饮食均可导致酮症。饥饿性酮症的血糖正常或偏低,一般不会引起酸中毒,患者除饥饿感之外无其他明显症状,进食后1小时尿中酮体即可消失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常过度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,酮尿十分常见。尿试纸是检测酮尿的常用方法,酮尿的严重程度以+号表示(表1)。

d1.png
有人提倡生酮饮食(ketogenic diet),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、中等量蛋白质和高脂肪饮食,使机体代谢依靠脂肪和酮体。采用生酮饮食的人群通常监测血酮体或尿酮体。血酮体检测比较准确,血酮体水平0.2-0.5 mmol/L为轻度酮症,0.5-3.0 mmol/L为营养性酮症,2.5-3.5 mmol/L为锻炼后酮症,3.0-6.0 mmol/L为饥饿性酮症。如果出现酮症酸中毒,血酮体水平多在15-25 mmol/L[2]。

DKA虽然少见,但后果严重,甚至导致孕妇死亡。Kilvert报道,635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孕妇中有11例发生DKA(1.7%),其中1例胎儿死亡,1例发生自然流产[1]。孕期胰岛素抵抗增加,可能导致DKA风险增高。与妊娠期DKA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:糖尿病未识别、感染(如流感、泌尿系感染)、患者依从性差、胰岛素使用不当、使用β-受体激动剂类宫缩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。

妊娠期发生DKA的患者通常糖尿病控制不良。DKA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,患者出现口渴、尿量多和疲倦乏力。消化系统症状常见,有腹痛、恶心和呕吐,偶有腹部剧痛、肌紧张和反跳痛。呼吸深而快,气体中有烂苹果味(***味)。神经系统表现多样,包括头晕、头疼、嗜睡、烦躁、甚至昏迷。轻度脱水时尿量减少、皮肤干燥、视觉模糊;脱水严重时出现循环衰竭、心律快、血压下降及四肢发冷。


DKA的评估和处理

怀疑DKA时,应立即对孕妇和胎儿进行严密监护。胎心监护不仅反应胎儿的宫内状况,也同时反应母体系统的细微变化。甚至在母体生命体征变化之前,胎心律波形已有明显改变。DKA发生时,胎心律基线变异减少,有时出现晚期减速。必须注意,这些异常胎监不是即刻终止妊娠的指征,DKA纠正之后胎心律波形会迅速改善(图1和2)。

d2.jpg

图1 孕28周的DKA患者入院时的胎心监护。上面的胎心律波形显示变异缺失,无胎心加速,随子宫收缩出现晚期减速。下面的波形显示子宫收缩。

d3.jpg

图2 经治疗DKA得以改善,胎心波形恢复正常,显示中等变异和胎心加速。

实验室检查包括动脉血气分析评估酸中毒程度,每小时监测血糖,每1-2小时监测血清酮体及电解质水平。动脉血气pH通常低于7.3(ACOG标准)-7.35(我国标准[2]、血清碳酸氢盐水平低于15mEq/L、阴离子间隙(anion gap)升高以及血清酮体阳性。我国指南(2014)对DKA的实验室指标做了具体说明[4]:血糖>13.9mmol/L(250mg/dL)、尿酮体阳性、血酮体>5mmol/L及二氧化碳结合力<13.8mmol/L。

美国ACOG更新了治疗DKA的方案,详见表2[3]。治疗原则是大量补液及静脉输注胰岛素。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为低血糖及低血钾,因此应严密监测血糖及血钾水平。DKA患者治疗及时可迅速缓解,不良妊娠结局少见。既往报道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约10-35%,近年来已大大下降。

表2 妊娠期DKA的处理

(1)静脉补液:等渗氯化钠溶液,前12小时内总输液量:4-6 L

静脉留置针:保证输液量及电解质、钾、胰岛素的输注,保障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监测

第1小时内输注生理盐水(0.9% NaCl):1-2L/h

此后维持8小时水化状态:输注生理盐水(0.9% NaCl)250-500mL/h,若血清钠离子浓度升高,可输注0.45% NaCl溶液

当血糖降至≦11.1 mmol/L (200mg/dL),改为输注5%葡萄糖溶液及0.45% NaCl的混合溶液150-250mL/h

8小时之后,输注0.45% NaCl溶液150mL/h

(2)补钾:前提:维持正常***功能(尿量:50 mL/h)

当血K+ < 3.3mmol/L,维持输注胰岛素,同时输注K+ 20-30 mmol/h(1.5-2.2g/h),直至血K+ ≧ 3.3mmol/L或低钾血症得以纠正

当血K+ :3.3-5.3mmol/L,每升输液中补充K+ 20-30 mmol/h(1.5-2.2g/h)维持血K+ :4-5 mmol/L

当血K+≧ 5.3mmol/L,避免补钾,每2小时监测血清K+水平

(3)胰岛素输注:静脉输注常规胰岛素

负荷量0.1-0.2 u/kg,依据血糖静脉注射胰岛素

开始持续静脉滴注0.1 u/kg/h

若第1小时内,血浆或血清血糖值未能降低2.8-3.9 mmol/L (50-70 mg/dL),则每小时滴注胰岛素量增加一倍,直至血糖稳步下降

当血糖降至≦11.1 mmol/L (200mg/dL),减少胰岛素滴注量至0.05-0.1 u/kg

维持血糖水平:5.6-8.3 mmol/L (100-150mg/dL),直至DKA纠正

(4)碳酸氢盐输注:依据血气分析pH决定是否输注

pH>7.0,无需输注碳酸氢盐

pH:6.9-7.0,稀释NaHCO3 50mmol/L(4.2g)于200mL注射用水中,并加入10 mmol/L(0.75g)KCl,滴注时间大于1小时;每2小时重复滴注NaHCO3 直至pH达到7.0;同时监测血K+水平

pH< 6.9-7.0,稀释NaHCO3 100mmol/L(8.4g)于400mL注射用水中,并加入20 mmol/L(1.5g)KCl,滴注时间大于2小时;每2小时重复滴注NaHCO3 直至pH达到7.0;同时监测血K+水平

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时中美有不同之处。当pH>7.0,ACOG不建议输注碳酸氢盐。美国不常用二氧化碳结合力,我国参考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。当pH<7.1、二氧化碳结合力<10 mmol/L、HCO3<10 mmol/L时,我国建议补充碳酸氢钠[4]。


PGDM何时终止妊娠

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主要是权衡胎死宫内与早产二者之间的风险。对于有血管病变、糖尿病肾病、血糖控制差、既往有胎死宫内病史患者,建议36-38+6周(甚至更早)分娩。血糖控制佳、无其它合并症的患者建议期待至39-39+6周分娩。通常不建议等到40w以后分娩。

分娩方式主要基于预估的胎儿体重。尽管产前对巨大儿的估计不完全准确,但为避免产伤,糖尿病孕妇预估胎儿体重4250g时建议行剖宫产[3],我国把预计胎儿体重定为4250g[4]。超声评估胎儿体重可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手段。近期一项针对GDM患者的研究显示,大于胎龄儿提前引产可减少产伤发生率,并未增加剖宫产率。产程中应持续胎心监护。

糖尿病孕妇即使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,其发生肩难产的风险仍较正常孕妇高。PGDM患者分娩时,医务人员应高度警惕肩难产。在合并其它因素(如预估胎儿体重较大、第二产程延长且需医疗干预)可能需要阴道助产时,应仔细评估母儿风险。


围分娩期血糖调控

血糖控制不佳及易发作低血糖的患者可住院治疗加强血糖管理。入院后进行宣教、规范饮食、定时注射胰岛素。如果患者自己无法控制血糖或血糖过高>11.1 mmol/L (200mg/dL),可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。因其它产科并发症需给予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时,应考虑未来5天内增加胰岛素剂量,并严密监测血糖。

引产时可静滴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<6.1 mmol/L (110mg/dL)(表3)。产时有效控制母体血糖水平,可避免胎儿高血糖,从而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作的风险。产程进入活跃期后,应每小时监测血糖,II型DM患者往往不需使用胰岛素,而绝大多数I型DM患者需胰岛素控制血糖。若患者发生低血糖,应输注葡萄糖并减少胰岛素输注剂量。使用胰岛素泵者在产程中可继续泵入基础剂量胰岛素,美国不同医院可能有不同规定。

d4.png
胰岛素的需要量在产后大幅减少。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中效、长效胰岛素在产后剂量减少为分娩前1/3-1/2。产后恢复正常饮食后,速效胰岛素使用量亦减少为分娩前1/3-1/2。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,持续泵入的基础胰岛素量应较分娩前使用量减少50%,以避免低血糖发作。


产后哺乳和避孕


鼓励PGDM患者母乳喂养,哺乳期能量摄入推荐在孕前基础上增加500 kcal/d。哺乳前可少量加餐,以减少低血糖发作。PGDM患者哺乳期遇到的问题较多,应及时到哺乳专科门诊进行咨询。

对于合并严重糖尿病血管性病变或合并其它终末脏器并发症的患者,妊娠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,患者分娩后可考虑永久性避孕措施,例如双侧输卵管结扎,或者配偶选择输精管结扎。

长效且可逆的避孕方法包括宫内节育器和皮下埋植孕激素,这些避孕手段不影响产后血糖控制。其它二线避孕措施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,适用于不合并血管病变且不吸烟的患者,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可选择单一孕激素制剂。屏障避孕尽管有效率低,但不影响血糖控制,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样适用。


参考文献
1.产科学:正常和异常妊娠(第7版)/(美)Steven G. Gabbe主编. 郑勤田、杨慧霞主译—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848页。

2.** co***ibutors, \"Ketosis,\" **, The Free  Encyclopedia,  https://en.**.org/w/index.php?title=Ketosis&oldid=885595218 (accessed March 3, 2019).

3.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.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. 201.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. Obstet Gynecol 2018;132:e228-48.

4.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,中华围产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.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(2014). 中华妇产科杂志. 2014;49(8): 561-569.


作者: 马润玫、李航
来源:金穗妇产  公众号
(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,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通过 邮箱(zlzs@120.net)通知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感谢。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